1979年11月21日河南股票配资网站,朴正熙遇刺身亡,27岁的朴槿惠带着弟弟妹妹离开了青瓦台,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阶段。此后的18年里,她几乎消失在公众视野中,外界对她的去向和情况知之甚少,直到1997年她重返政坛,才重新引起了关注。那么,这18年她究竟经历了什么?
在父亲去世后,朴槿惠和弟弟妹妹回到了位于首尔新堂洞的私宅,开始了与世隔绝的生活。她曾说,那时她希望能够像普通人一样过日子,承担起家长的责任,照顾好弟弟妹妹。然而,随着父亲的去世,朴槿惠一家面临的却是更多的压力和困境。当时,社会对朴正熙的评价普遍负面,而这一切让她的日子变得异常艰难。
新堂洞的房子里,每天都有数百名吊唁者来访,其中不乏国内外与朴正熙关系深厚的朋友。尽管如此,失去父母的痛苦却一直萦绕在朴槿惠心头,那种撕心裂肺的感受,她形容为“吐之不出,咽之不下”,仿佛心头有一根刺难以拔除。
展开剩余78%父母去世后,朴槿惠一家尽管尽力恢复正常生活,但她们再也无法找到往日的欢声笑语。弟弟妹妹的沉默和朴槿惠内心的痛苦让这个家庭愈加沉寂。与此同时,韩国政治圈开始掀起反朴浪潮,朴槿惠和弟弟只能在家默默祭拜父亲,感受着外界的敌意。
面对这一切,朴槿惠渐渐对家中私宅产生了厌倦。那座房子空间狭小,连行李都无法展开,转身都显得困难。更令她不安的是,父母留下的众多遗物需要整理,这些触动了她对过去的回忆,也让她决定带着弟弟妹妹搬离此地。1982年8月,在京南企业前会长申基秀的资助下,朴槿惠一家搬到了城北洞的新住所。对于这处新居,朴槿惠表示,申基秀无偿提供了这套房子,这让她终于有了足够的空间来整理父母的物品,渐渐恢复了生活的节奏。
尽管生活环境有所改善,朴槿惠依然未能完全摆脱过去的阴影。她在一些非政治性机构任职,如韩国文化财团、全州奖学学会等,但她的岭南大学理事长职务却引发了很大的争议。由于政治圈的排斥,她最终辞去了这个职务。即使如此,朴槿惠依然无法从心底摆脱空虚与孤独,日记和自传中满是对父母的思念和对社会的深刻反思。
在这个时期,崔太敏作为她的精神导师渐渐进入了她的生活。崔太敏最早在担任陆英修葬礼牧师时接触到朴槿惠,之后便以各种理由与她接近,并成功获得她的信任。尽管有很多人认为朴槿惠是一个容易被控制的人,崔太敏的影响力逐渐扩大,也为日后“崔顺实干政门”埋下了隐患。
随着父亲去世,朴槿惠渐渐失去了家庭的支持,她开始更加依赖崔太敏的引导。在1990年,朴槿惠的姐弟因与崔太敏的关系恶化而提出控诉,指责他利用她的关系进行不正当行为。这一时期,她彻底脱离了家人的支持,甚至搬到了崔太敏妻子名下的三成洞住所。对于外界的指责,她曾坚决回应,否认自己曾被操控,称崔太敏只是应她的请求帮助她成立朴正熙纪念会。
离开育英财团后,朴槿惠彻底放下了那些政治纷争,开始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学习中。38岁的她依然孤身一人,开始过上了她一直渴望的平凡生活。打坐、读书、学中文成了她的新日常,她还游历了韩国各地,以此来更好地理解父亲的遗志和人生。
她曾在自传中提到一个有趣的故事:一次,她来到江原道的端宗流放地,当地一位大婶热情邀请她共进晚餐,尽管她起初婉拒,但最终被大婶的真诚打动,决定留下来。虽然很多人觉得她面熟,但没人知道她的真实身份。直到一位年长的奶奶认出她,并和她聊起了她父母的事情。奶奶的话让朴槿惠感到非常温暖,尽管她的父亲朴正熙曾被视为独裁者,但在这位老人的眼中,朴正熙夫妇是为民操劳的好人。临别时,奶奶塞给她一些钞票,叮嘱她要振作,迎接未来的生活。这个温暖的举动深深触动了朴槿惠,成为她一生中难以忘怀的记忆。
这些流浪的日子,让朴槿惠重新找回了自己,也让她有了更多反思人生的空间。1997年,亚洲金融危机爆发,韩国民众怀念朴正熙时代的经济发展,这让已经去世的父亲再次成为舆论焦点,也为朴槿惠的回归铺平了道路。她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,开始为自己的政治生涯做准备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盛多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